Alexa

NASA物流車、世界最大觀光巴士,都用台廠鋰電池!倍米如何在商用車電池市場闖出一席之地?

電池模組二十年磨一劍  倍米進攻中美商用車市場  隱形台廠熬出頭  聯邦快遞、NASA也買單
撰文: 張如嫻     分類:智慧電網     圖檔來源:攝影/蕭芃凱 日期:2024-06-12

倍米鑽研鋰電池模組十多年,從小電池、小生意一路做大,如今已打進中、美電動商用車供應鏈。他們是如何切入別人少走的商用市場,把台灣技術帶往國際?

在加拿大,一輛世界上最大的雙層觀光巴士,載著旅客遊覽海灣風光;來到美國某家工廠裡,不起眼的堆高機能抬起四噸貨物,成為員工不可或缺的「助手」。這些車要移動、運作,必不可少電池,而台灣公司倍米科技正是行家,從只需四度電的輕型高爾夫球車,到五百度電的大巴士,都是他們著眼的市場。

 

倍米成立於二○○四年,從LED、太陽能路燈鋰電池,一路做進電動巴士、農耕機、堆高機等商用、工業用車,他們的電池推動了聯邦快遞與NASA的物流車、日本豐田的堆高機,也賣給中國廈門金龍汽車、美國商用電動車大廠Envirotech Vehicles(EVTV),打造廂型貨車、大卡車,倍米如何用二十年磨一劍,在商用車電池市場闖出一席之地?

 

先學會做大車  小車難不倒

 

倍米成立早期,董事長陶治中搭上扶持顯示器產業的「兩兆雙星」政策列車,以LED路燈起家,再做到太陽能路燈,由於路燈也需要電池,倍米開始自己研發鋰電池模組,還兼做六年的電池代理商,就是希望從中學習更多相關技術。

 

原本幾乎都在設計小容量電池的倍米,一五年迎來關鍵轉折。當時,加拿大電動商用車公司Green Power Motor想找雙層電動巴士電池解決方案的第二供應商,透過友人介紹聯絡上倍米,陶治中認為自家有研發電池的能力,儘管沒有應用在大客車的經驗,他依然抱持「做成功我們就是台灣之光,失敗了就是一次經驗」的心態,決定接受挑戰,替客戶設計電池、整合電機、電控、電池三電系統。

 

「我們以為電池模組不就是串聯跟並聯就好了嗎?沒想到車子是完全不同的設計邏輯。」陶治中解釋,在電動車中,想把一顆電池要做成一串電池得考量很多細節,包括充電介面、散熱、防水防塵、負責分配電力的母線(busbar)設計等,尤其要推動這類大型載具,需兩、三千顆電芯組成模組,更考驗設計能力。